官帽椅设计中的几大细节解读
提到官帽椅,想必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官帽椅是我们中国传统家具的一种,整体形态中最具有特色和识别功能的就是官帽椅的“头”了,这也是整个椅子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下这把椅子中的细节。
官帽椅的“最佳比例”
1、最佳比例之搭脑和扶手: 搭脑的出头,宁短勿长,一定要比扶手的出头略短约一厘米。
2、最佳比例之搭脑与靠背板: 搭脑出头部分的长度,应是后背板上半部分宽度的1/2左右,如果达到或超过3/4,就会显得夸张,我叫它“跑气”,“气”无法从搭脑贯到椅腿,也就无法展现江南文人赋予椅子独有的含蓄、婉约气质。
3、最佳比例之靠背板: 四出头官帽椅的背板一般有“S”弯靠背板和三段式靠背板,“S”弯的靠背板,要符合人体比例,与人的脊椎比例接近,形成完美的弧线;而三段式靠背板的设计,从上至下应该依照中、长、短的比例,就好比一个人,上半部分是脸部,中间部分是身子,下半部分是短裙,裙摆和脸部都不能太大,太大同样会失了精神气。
官帽椅的结构与造型设计
1、四条腿不应与座面保持垂直,而是应该略有张弛之感
2、“四出头”的设计,最初是为了稳固搭脑与扶手处横竖材交接部位的榫卯
就像四出头官帽椅扶手上的“鳝鱼头”,以及搭脑两边探出的头,最初都是为了榫卯的坚固,而并非一种造型设计,它是在榫卯和结构的基础上,才逐渐演化出更多造型设计的。这也是我对四出头官帽椅最根本的理解。
3、“高翘”设计与明式家具的婉约风格相悖
两宋期间,由于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使得社会祈求安定的意识格外强烈,宋时的家具开始崇尚刚硬、挺直的造型风格,这个时候的四出头官帽椅,搭脑也多为平直的造型。而到南宋时期,受江南文化的影响,其冷峻的风格逐渐变得柔和。尤其到了元代,受草原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更倾向于圆浑、奔放的风格。
编辑小结: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明清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中的地位,其中官帽椅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明清家具的一种。官帽椅是一种最原始的椅具形式,因为官帽椅的大脑和扶手都出于出头的状态,在形态上比较像官员所带的帽子。其实中国的这些传统的椅子并不像我们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它们的设计和构思的过程都是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和品位的。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关于官帽椅为大家做的全部介绍了,希望我的分享都能让大家从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