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之下,重新审视住宅设计的“Yes or No”
By Anonymous (not verified)
一 起 设 计 一 起 品 味 生 活
人类的文明 总是在灾难中不断得以进步和发展, 设计也不例外。 面对2020年这场席卷全球 的新型冠状病毒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设计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反思与自省。
筑巢奖组委会主席和重量级评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教授&国际著名设计师梁志天先生就“创伤之下,住宅设计的Yes or No?”做了以下的分享,倡议全体设计者一起重新审视“什么是更健康的住宅”。
1858年伦敦大恶臭事件
002 梁志天 国际著名设计师、IFI(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主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年的病毒传播,让我痛苦的记忆回到了 2003 年的非典,令人震惊的香港淘大花园 SARS 事件,由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淘大花园在香港当年 1,755 例 SARS 确诊病例中,先后有超过 300 个住户被感染。 2020 年的新冠肺炎让十多亿人被迫禁足家中,我们夜以继日奋斗的家,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温暖、舒适、方便、人性化?在意外降临的“风险”面前,是否预置了妥善的应对设施?
设计师虽然不是医生,但是设计可以医治和改善“家”这个生命体。在此,我们谨作为设计界的一员,发出倡议:生命尊严,高于一切。请以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肩负起为谋求人类获得“基本健康权益”的职责与使命。
筑客此次特别邀请到了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教授与评审梁志天先生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接龙留言,写下你关于健康家居设计的小故事或见解,参与的设计师请留下姓名和公司名,筑客将择优汇编精彩观点,集结成文发布。
同时,我们也希望听到更多真实用户关于“家”的思考和体验,非设计从业者可留下姓名和职业,我们将设置“话外音”板块,来自用户的声音才是“让设计变得更好”的源动力。
我们的分享和记录只为了——灾难不再重演。
合作联系 广告合作:QQ 2376181903 咨询&找设计师:微信 zhuke345
作品投稿邮箱:578809721@qq.com
001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诸多伤害。然而,纵观历史,每一次灾难,尤其是传染病,总是会快速推动社会进步。大家可能无法想象,如今我们眼中干净整洁的欧洲在中世纪时“臭气熏天”,从皇宫到贫民窟人人随地便溺,整座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公共厕所。虽然期间也有声音在呼吁“重视卫生习惯和排污系统”,但进展极其缓慢。
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发生于英国的两场霍乱,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英政府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被迫开始大规模改造伦敦的城市排水系统,随之,“抽水马桶”的也迎来了革命性的春天,1889年,在英国管道工人托马斯. 克拉普的改进下,现代抽水马桶的结构形式终于确立。抽水马桶被评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NO.1,超过电灯、电话、飞机、电脑等等。
再分享一个设计小故事:大家平时可能并不会特别留意一个现象,大部分的公共厕所都没有门。最初并非如此,从心理上来说,厕所这样的空间更需要有门。但是,厕所的门无疑会是公共卫生的一个薄弱点,大量的交叉感染会通过门发生。
因此,设计上的策略就是取消了公共厕所的门,而是通过曲折的流线设计,既阻隔外部视线又能回避交叉感染。而对于机场、火车站这样的公共交通枢纽,其厕所的设计没有门,更给拖拉行李的旅客带来便利。
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不接触"是一个要引起更多重视的原则。不接触就降低甚而避免了细菌、病毒的传染。设计的变化未必惊天动地,但可以带来确实的好处。